
Falk Fuhrmann法尔克是Huí//Lüè商业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,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灵活品牌创新咨询公司,客户包括保乐力加(Pernod-Ricard)、澳佳宝(Blackmores)、史赛克(Stryker)等。
他还在中国美术学院(杭州)教授国际品牌传播与创新、消费者行为与洞察、国际市场研究以及创业学。
法尔克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创意策略专家,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,专注于业务增长、战略团队建设以及本地、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整合营销、品牌和传播策略开发。
他出生于德国,在TBWA柏林办公室成立初期,领导战略规划部门,服务客户包括菲利普莫里斯国际(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)和川崎摩托车。此后,他在DDB担任策略总监,开发并倡导了该机构的创意商业解决方案理念,并为汉高(Henkel)等蓝筹客户推动了重大服务创新。 2013年至2021年,法尔克在伦敦、新加坡和上海的盛世长城(Saatchi & Saatchi)工作,领导了宝洁(P&G)在中欧、中东、非洲(CEEMEA)、亚太地区(APAC)及大中华区的婴儿护理业务的战略开发,同时还负责大中华区的女性护理、口腔护理、个人护理、洗衣、洗碗及男性护理业务的战略开发。
法尔克已婚,家中有三只猫和一只狗。
品牌通过包装设计进行焕新时,既有可能让人眼前一亮,也可能引发销量下滑或品牌认知模糊的风险。尼尔森数据显示,仅有5%的包装焕新能有效提升销量,而多达13%的产品因包装调整遭遇销量下跌。如何在保留品牌“灵魂”标志的同时,通过创新设计为经典产品注入新鲜感?本话题将深入探讨包装焕新的核心要素,揭示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,激发品牌活力,带来新的增长契机。
全球品牌扩张不只是换个市场卖货,更重要的是赢得文化认同。海外品牌想在中国站稳脚跟,必须读懂本地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期待;同样的,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,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基因如何影响海外消费者的认知。如果不懂得灵活适应,品牌可能会被文化壁垒挡在门外,错失全球增长的机会。
在这场对话中,我们将拆解品牌如何跨越文化隔阂,既保持自身特色,又能俘获海外消费者的心。我们会探讨:
- 海外品牌如何成功地“入乡随俗”,在中国市场打动消费者?
-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,最容易踩的“文化坑”是什么?
- 品牌如何在“忠于自我”和“市场适配”之间找到平衡?
想知道如何让品牌在不同文化中闪闪发光?一起来解锁品牌出海的成功密码吧!